•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 宁波市互联网协会官方网站!
首 页>>行业新闻>>

专家: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学创作应回归沉静心态

发布日期:2011-11-15

 新华网银川11月11日专电(记者赵文君、赵国华)10日,宁夏首届黄河金岸诗歌节诗歌、文学峰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来自全国的上百名文学界人士、学者出席峰会。不少与会专家表示,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网络时代,中国文学创作应摒弃浮躁,回归沉静心态。

  在峰会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龚旭东指出,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应该强调小说、诗歌等文学样式作为一门艺术所应有的诗性美学品质。然而,当代许多作者包括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心态却越来越浮躁。他们更注重作品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在一味追逐眼球效应、发行数量或点击率的过程中,忽略了作品的人性深度、思想厚度和艺术精度。长此以往,极易沦为现行出版机制和快餐文化制造业的雇佣工。

  “在这样的背景下,宁夏作家们相对沉静、踏实的创作心态值得肯定。”龚旭东说,多年来,宁夏的短篇小说创作来势喜人,达到全国一流水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创作者,正是宁夏作家群体保持和谐稳健的创作氛围的结果。

  如何使中国的诗歌、文学创作远离娱乐化、低俗化倾向?与会专家表示,此次以“黄河金岸”为主题的诗歌节为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鉴,诸如黄河、长城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永恒母题正是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

  刚刚获得宁夏首届黄河金岸诗歌节一等奖的诗人刘诚说,在消费主义风潮之下,诗意的黄河不应被“解构”或降低为一条物质主义的河流。那些与我们民族的根系、源流、生存现状及其未来密切相关的事物,重新被纳入诗歌、文学的创作视野,表明中国文学愿意沉淀下来,重归传统。

  专家表示,远离消费主义侵扰事关当今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学界人士已意识到,文学创作应该回归其沉静、淡泊、内向的潜质,并在为此而努力。

本页网址:http://nbis.cn/news/999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