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 宁波市互联网协会官方网站!
首 页>>行业新闻>>

GGV炉边会谈:快速变革下的跨境电商

信息来源:腾讯科技 发布日期:2017-10-11

10月10日消息,由GGV纪源资本举办的2017 Evolving Lifestyle生活变革大会在北京东区故事馆举行。10日下午,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Wish中国区总裁丁浩川、亚米网创始人及CEO周游、IbottaCEOBryan Leach就变革-跨境电商话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Wish、亚米网和小红书作为GGV投资三家格局特色的跨境电商,在本次大会上他们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和对跨境电商的不同理解。同时,在对话的最后,三方也在建立国际化团队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Wish中国区总裁丁浩川表示,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团队,要做好工作一定要进行非常充分、高效的交流,这也恰恰是国际化团队的最大吸引力——可以接触到西方系统的思维和中国本地的思维,而在购物体验上,除了价格因素,购物体验的有趣性和效率性至关重要。
 
       周游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都在学习中国新的方式、新的玩法,这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同时,他还认为,跨境电商出海时,不光要让中国商品要出海,中国品牌也要走向世界。

         瞿芳表示,小红书的成功很幸运,2003年创业的时候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和消费升级的风口。在引进人才方面,一直在为有能力的人提供舞台,小红书才能从2个创始人到现在的600人。小红书在用户体验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从开始的文字、图片到现在的视频,小红书一直在小步试错,争取给用户最好的用户体验。


 

以下为对话原文:

主持人:刚才在听完几位嘉宾分享美国的零售和品牌趋势之后,其中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跨境电商。下面一个环节中将进行一场以跨境电商变革为主题的讨论,有请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先生、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女士、Wish中国区总裁丁浩川先生、亚米网创始人及CEO周游先生、IbottaCEOBryan Leach先生。

童士豪:三位好,GGV分别三年投了三位,我们GGV对于投资大众市场是很有兴趣的,所以先从丁浩川开始,您是一年半前加入Wish的,这个过程当中你是怎么决定要加入Wish,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丁浩川:作为创新的平台,作为施展经验的潜力和空间,相较于中国市场而言,会有怎样的拓展空间。其次,作为跨境电商这样一个跑道或者行业来讲,特别是Wish站在中国市场来看,更多是一种出口电商这样一个方向。我认为伴随全球的贸易环境,以及中国市场、中国制造业、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在中国未来有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Wish两个创始人都是具有技术背景,非常具有创新突破意识,非常年轻,而且Wish团队也是非常国际化的团队,我们有欧洲的、亚洲的、美国的、韩国的,什么地方的人都有,有另人清新、创新的文化。

童士豪:投资Wish以后增长速度非常快,所以对于中国的商品在海外的竞争优势其实感觉到很明显。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投资了亚米网,觉得中国的品牌未来在国外走,像日本和韩国有一个崛起的过程。请周游介绍一下当时为什么投资亚米网。

周游:我是2007年到美国留学,通过四年的时间,在美国一个特别农村的地区,叫(卡萨四),发现那边的亚洲商品也好,亚洲服务也好,非常的匮乏。亚洲人的国际化走的特别快,越来越多留学生出国留学,越来越多公司出海,我毕业以后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机会,当时在这种情况下,电商这种事情在中国也好,在美国也好已经不算是新的概念了,但是对我们所在人群的服务,对亚洲群体的服务并没有达到很好的要求,我们可以用这种手段打破局面,只要能接入互联网的地方,只要包裹能送达的地方都是我的顾客,我就开始做这样一件事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像Wish刚才说的这样,中国出海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中国制造的出海也好,中国的商品出海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中国品牌的出海还是比较新的事情。我们回顾日本、韩国的产品全球化,其实是跟着文化在走的。日本有卡通的文化也好,各种各样的文化席卷全球。我们在看到中国女性消费者喜欢购买韩国的产品,大量的在小红书上购买韩国的产品,为什么呢?跟着HiP-PoP,我们也看到今日头条在做的,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我们相信会崛起,崛起以后下一步就跟着中国产品、亚洲的产品一定会走向全球,我们先愿意把这件事情的基础打好,但是文化的节点到来我们是愿意第一家做好这件事情的。

童士豪:你们应该不只卖中国的品牌跟商品。

周游:对,中国的产品只占30-40%,如果大家还是不了解亚米网,之前包括日本的美肤产品、母婴产品都有在卖,中国产品比较多的是食品,中国特别地道正宗的很难买到的,甚至是中国的图书,很难买得到的产品。之前有人做过一个测试,在谷歌(微博)搜老大妈头像,你会发现这边是我的头像,这边是我的头像。

童士豪:第一次在上海聊投资你们的时候,我们内部不确定的是年轻的白富美市场有多大,多久的时间才能够崛起,因为在中国做投资和创业,从十年前开始一直都是得屌丝者得天下,你们那个时候为什么会做用户关注的一个应用?

瞿芳:小红书今天已经服务了超过6000万的用户,其实我们并不把自己定义为白富美的用户群体里面。我们是2013年开始创业的,我们做的时候其实很幸运,现在往回看有两个风口,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没有网站的负担。2013年现在回头看国内消费升级的起点,只不过那个时候大家还没有意识到消费升级这个词。小红书的第一个产品叫“告诉大家出国怎么买东西”。我们以前没有在互联网行业待过,没有创过业。我们到2013年底去香港,看怎么买东西。到那个时候消费升级,所谓的去香港年底促销的这批人,你可以叫做白富美,其实他们是更大受众群体里在影响大家消费意向的人,我们很快的通过切这个场景,解决他们在这个场景里面的具体问题,解决了这批种子用户。从2013年到今年,我们做了大概四年时间,我们从所谓的白富美往下,大家对小红书的第一印象都是白富美,走到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社区。

童士豪:讲到个性化,你们从谷歌引进了技术,这一两年多变化很大,在引进人才方面有什么,让自己不断改变成长的过程当中,怎么样吸引好的人才加入公司?

瞿芳: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人是今日头条的张一鸣。我们前两天在聊这个算法市场的时候,百度的好多人在他们那儿。对于小红书来说,从两个人的团队到现在600人,一直是让有能力的人给他们提供舞台。就像刚才提到的Tiger,再加上他是上海谷歌研发的老大,之前只做过一份工作,在谷歌不到1000人的时候就加入了谷歌,被称为“神童”。其实跟这样的人聊特别简单。我记得第一次跟Tiger聊完,你感觉小红书怎么样?你感觉我们团队怎么样?他当时给了我一个让我震惊的回答。他说我挺想加入你们的,我们什么都没有聊,所谓的你来干什么,我觉得那个时候我跟(王文超)就开始,加入核心高管成员一定是认同团队,认同产品,以及认同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从Tiger开始,我觉得我们在不断的打破在吸引市场上越来越多高端的有经验的人才加入小红书。今年我们做了一个新的举动,我们是一家上海的互联网公司,大家都会问为什么在上海,你们为什么要选上海,今年我们来到北京,我们的北京办公室已经正式的开幕了,也特别希望北京有更多好的产品技术的人才能够加入,我们一起把这件事情推动的更快。

童士豪:你们美国总部是在旧金山,全球都有人才,中国的总部在上海。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觉得一个团队要更国际化,有什么挑战需要克服?因为你面对的是中国的一批供应商,在国外要跟很多海外的同事去打交道,去把物流整个系统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团队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丁浩川:我觉得可以把双方对当地实际的理解,对项目的判断,中国团队没有相同的看法,基于对自己的背景、自己的经验,理解不一样。我们核心团队要做好的工作,就是要进行非常充分的,进行有效的交流。中国90%的团队以及90%的销量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中国的卖家群体,他们的社会地位、身份、核心思考、核心顾虑、诉求可能跟在美国看的角度、维度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产品系统,要跟美国的同事打交道,对于前端思维的理解,这个过程的转换可能是一个挑战,第二是恰恰是团队最大的吸引力,可以接触到西方系统的思维和中国本地的碰撞。我们在本地引进的很多人才,高新技术人才既是技术挑战又是相应的碰撞相互学习的机会。

童士豪:举一两个例子分享一下。

丁浩川:比如在中国研发团队,我们最大的挑战是招本地最好的算法人才。因为大家也知道,Wish前端最核心的是机器算法,逐渐的借鉴用户升级来进行算法的升级、算法的推荐。我们希望本地最好的创新和技术人才也要进行推荐。因为Wish在中国本地的品牌稍微有限,和西方来说相对弱一些,我们会接触50万家商户每天跟他们打交道,每天跟他们交流,同时我们又会学习到硅谷最先进的科技,如何把双方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把在美国已经成功的最好算法套用到在中国的卖家平台,在中国的商品管理平台,在中国管理化的物流平台,这就是非常好的一种碰撞空间和机会。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大概招了30多个,有从腾讯、百度,也有从最好学习毕业的,我想这就是最好的一个成功案例。

童士豪:我记得2013年投你们的时候,一天的交易量不过就5万美金而已,今年据说已经10亿美元了,涨的还是非常快。你觉得为什么美国那么多中产阶级的家庭,甚至于南部或者中西部,甚至有可能是特朗普支持者的用户还愿意买中国的产品?

丁浩川:我们的理解,首先从绝对值角度讲,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金字塔的底座没有变化。其次,大多数西方消费者对品牌的概念相对来说是淡漠的,尤其是对于价格过高的,首先需要解决有的问题。就的问题之后,在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是质量问题,再其次是基础上有没有更先进更好的品牌。在这样一个大的客户背景下,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首先我们从美国和欧洲市场做这件事情,我们瞄准的就是在欧美二三线城市价格敏感度高的年轻群体,Wish早期的口号是让消费变成一种有意思的体验。背后的核心逻辑也是重点统建的智能算法。我们消费者在WishAPP上的时间每天已经超过了45分钟,用时间黏度的捆绑,让他觉得不是简单的Shopping,而更多的是逛街。有可能在火车站,有可能在公交车站,有可能在图书馆,不是传统认为的在家里购物的时间段,购物的时间场景,这是我们的目标群体。

童士豪:消费是一个有意思,趣味性高的一个活动。下一个问题问三位,我们都发现Wish这一年多来产品有很多变化,很多用户上传的视频越来越多,甚至教人家买了商品以后打开怎么体验,有目的性做出来的结果,很多都是用户自然产生的。如果是用户自然产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丁浩川:我想两者都有。目前来看,我们正在更有目的性的改造这件事情。早期是基于不同维度的测试。首先,因为很多消费者会拿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之后,超出了他的预期会非常兴奋,有极高的欲望来炫耀,非常希望把产品展示出来。我们发现有很多Wish消费者主动的,也没有跟任何人交流,主动的把Wish购买的产品,以及截图放在上面,在他的朋友圈、同事圈来进行传播。后来我们发现,实际上这就是我们说的所谓UDC。用户产生的视频推荐,对于产品本身的传播,本身的转发率推动价值是远远高于平台自己主动做的一些内容,或者主动做的一些标准。从今年年初开始起,我们基本上开始有目的的更多鼓励消费者针对于那些星级卖家,或者跨国质量非常好的产品来进行主动的设置,把消费和使用场景上传到网站,目前每天大概有长前上万的小视频。总体来看,这样的视频对于帮助客户体验和整个拉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周游:对我们来说,这部分也是有两个点,一部分是顾客自己驱动的,去发布更多的内容。从海外的社群来看,其实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整体社群,我生活在海外的异乡人这样一种概念。其实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测试,我们去抓用户购买完东西后发布在朋友圈也好或者流言也好,抓出来的不是针对产品的,抓出来的是回家的感觉,童年的回忆等等,告诉大家这样一种概念,其实我再海外活的也挺好,因为跨境的这样一件事情买到了家乡的东西。第二点,我们也有意往这个方向在走,在电商这个环境中,在美国这个环境中必须要考虑的是亚马逊,怎么考虑跟亚马逊做不同的点,如果永远只做电商这件事情的话,是很难跟亚马逊竞争的。我们有一些优势,我们的亚洲顾客、中国的顾客更喜欢逛,我们到小红书取到了很多经,去搞到了很多内容,让大家写这样的内容,让大家知道什么东西好,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驱使他去买这样的产品,这是一个趋势。除了做电商之外,更像今天的主题,除了内容以外怎样更进一步,除了电商以外做更多的事情。在中国能得到很多的服务,包括美团的服务、O2O的服务,包括线下的服务,这些东西在美国都没有很好的被考虑到。我们很多出国的发现在国外的生活还没有在国内生活方便,我们把国内生活方式加入到国外来,亚马逊不懂这个,我们也愿意把这个做进来。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和亚马逊竞争能区分彼此的一个重要的点。

童士豪:来到中国可以通过微信进入其他很多不同的应用APP,完成各种垂直服务,在美国没有看过乔布斯的设计,这种启发对亚米网未来往下走的话,

怎么样变成一个入口及上面有各种留学生或者其他少数民族需要的服务?

周游:我在美国读书很多年,然后开始创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国,我回国以后突然发现自己整个人傻掉了,中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第一次回国以后,第一件事情是必须在美国建一个公司,我要用中国的方式把美国的这样一个业务,我们从做这件事情开始的第一天就不断的跟中国的公司在学习新的打法,这个道理是非常容易明白的。在中国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有在强大竞争的情况下才逼着实现新的想法,得到新的顾客,但是在美国没有这样一个氛围驱使你这样做。比如刚才提到线下支付,在美国用信用卡用的挺好,已经很强大了,没有人去做一个驱使说我要用一个新的支付手段颠覆它,但这件事情在中国每天都在发生。我们之前也讲过,过去随便找一个商业模式搬回到中国去很容易变成一个独角兽,很成功的一个公司,但是现在的这个事情完全变了,你不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国商业模式在学习中国。美国主要的人口密集城市也有了共享单车,亚马逊出了一个新的服务叫(斯巴)。不光是我,因为我有中国的背景,现在很多的美国公司都在学习中国的新的方式,新的玩法,我觉得这绝对是未来一个很大的趋势。已经到了说,OK,你要从中国拷贝到来自中国。

童士豪:我们第一次小红书的时候也很惊讶,在一个平台上有社交同时还有电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在产品上面的革新,做一个PDF版本,全球人非常羡慕跟骄傲的应用,这个过程是怎么走过来的?

瞿芳:我记得(汉斯)跟我们聊的时候还刚刚开始做电商,就是2014年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做了很多的思考,包括上次我参加另外一个活动,就是(朱晓虎)在现场,我们当时叫他不要做电商,他们没听,然后就成了,这是一个真的故事。我觉得当时我们思考是这样的,其实在美国我们看到一些巨无霸的公司,比如像谷歌、Facebook,他们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广告,他们已经把部分服务机构导入的非常好,美国人特别习惯看广告,当时我们面临个选择,电信要么靠光个,要么靠电商。那年两件事情,我们看中国的时候,我们发现国内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说阿里、京东,他们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电商。第二点,我们享受到了电商的政策红利,这一块的市场真的起的非常快。2014年我们没有做过电商,也不知道做电商这么苦逼,我觉得还是有点出身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怎么把两件事情做好,就是完全分开。电商团队不能以任何手段用社区的口碑去背书他们想要做的产品的。在第一步起步的时候,社区完全靠安全性,靠纯盈利性社区赢得了客户口碑。最好的用户体验看到的时候就可以马上下蛋完成体验。当时我们在Appstore上的评价说这个东西太烂了,到处点不能买。当时我们越做这个尝试发现,我们所在的生活方式的领域,其实所有体验的完成和用户体验最后是以获得商品,或者获得服务为终止的。自己做这件事情可能在前期更可控,尤其是我们在开始做跨境电商的时候,因为国家有新的政策,所以所有人的起点是一样的。我们有一个机会同时出发,可能因为我们团队更小,更年轻,我们也愿意加倍的努力尝试这件事情,所以我觉得还是比较幸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我特别想提到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反而进一步的从数据维度在打通社区和电商的用户,我觉得这是我们过去两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在2014年开始做电商之后一直在学习,我们下一步更重要的事情是用产品技术的方式更深的打通两边。

童士豪:你们是最不懂电商的,但是你们做产品是做的最好的,因为社交口碑推荐的能力强,做出来的电商其实是更有优势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不断的想办法去演变,去改进,你觉得这两年当中,除了技术层面上有提升以外,在产品的展现当中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是能够分享的?

瞿芳: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有一次一个创业公司的CEO过来找我,他说:我要跟你讲,每次你们改版,我觉得你们社区做的好,我们就尽量模仿你们。现在这个公司已经垮了,CEO其实是我一个好朋友。他当时说,就是因为抄你们,还得我们公司现在运转的很不好。我觉得他开玩笑抄袭,其实我觉得更多是页面模仿或更多元素的借鉴,我们一直是小步更迭试错产品。我们在做初步产品原型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小而轻。我觉得在创业的路上,我听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你们为什么改成了单列,这个是不是转化率会提升,其实我们可能刚刚上线,第二周我们就发现单列不行就换回来了,这是我自己碰到很有意思的事情。刚才(汉斯)也提到很重要的一点,现在信息传递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说小红书所在的社区领域,1.0的版本一定是文字社区,就是最传统的BDS,2.0版本是图文社区,其实小红书的整个过程是在图文这个基础上起来的。其实现在最大的趋势一定是视频。其实我们现在团队,视频一定是3.0的信息传递方式,出现了很多以前很难展现的东西,比如说教程类的东西,比如说怎么画眼影,到底怎么能够把四种颜色画在眼睛上。比如说一件衣服怎么样360度的展示,我们看到了新的形式,给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年在做的特别重要的事情。而且视频随着网购环境的改变,现在大家不需要Wifi也可以非常流畅的观看视频了。现在不管是文字、图文还是视频,小红书对社区信息的定义就是有趣有用。

童士豪:三家不同的公司,一样的问题,回答有很多共同的地方。2015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在小红书的董事会上说到底要不要有视频,如果要走有趣好玩的方向的话,大家都会加这一块。Wish可能对国内的市场曾经做过一些尝试,但是后来发现海外的市场更大。除了中国的商品以外,可能会加一些其他的业务,包括跟品牌会有联系。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觉得Wish对于中国资源的利用方面来讲给我们的感觉做的跟很多美国公司不一样。亚马逊上面虽然有中国的商品,但是亚马逊不希望整个网站都变成中国的商品。怎么样利用中国的资源是Wish的优势,你们从内部是怎么样思考,把中国的资源更有力的去实用化?

丁浩川:我觉得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我们整个创始团队中间,对中国市场的资源,对中国的环境非常的了解。从这边做的话,相对做测试又相对容易。做起来之后,我认为Wish的品牌定位,或者目标客户群的定位和中国的产品匹配率是最高的,产品不单纯包括产品在内,还包括整个跨境电商链条的成熟度,这个成熟度不是其他国家可以比拟的。因为整个链条需要仓储,需要物流,需要设计,需要ERT,需要系统。相对来说,中国这方面是最完整的,而且发展是最快的。所以说,前端和后端结合在一起的话,形成了Wish整体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考虑横向的更多地域的扩展。Wish早期在美国拓展市场,美国的销量占整体销量下降到39%,其他的国家都增长的非常快。我们也借鉴了中国输出美国目标市场这样的经验,在很多国家进行复制,现在来看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童士豪:你们在欧洲走的非常快,反而是西欧、北欧相对比较成熟的发达市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丁浩川:我们有一个有趣的数字,尤其是在欧洲。欧洲最好的市场就是GDP排名从上往下,基本上是一样的,基本上瑞典、瑞士、英国、法国、德国。我们做过一个调研,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再次验证了购物体验的效率和有趣性,对消费者是有很大的影响。除了单纯的价格因素之外,因为在瑞典、瑞士这样的国家,国家虽小,可能买一个东西走的地方也比较远,我还做过这方面的调研。从瑞士买东西的话,第一当然是品牌丰富,这个不用说,我们现在1800恩万的SKU,其次还是得益于前端的精准推荐的优势,我们会不断探索用户的体验,一种选择。我们发现,GDP,就是GMV最高的国家往往是转化率是最高的,这些国家对消费者的捕捉是最准确的。启发性的消费模式和国家消费者行为的匹配度,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童士豪:比如说用户会在上面搜索的属性不是最强的。

丁浩川:瑞士从起步开始一直到去年,基本上到现在我们是刻意的去隐藏或者降级了搜索的属性,实际上是刻意而为之。我们根据用户的动态属性动态的推送可能会感兴趣的产品。我们认为,消费者的意向无非三个方面,第一个非常明确,我想要哪个东西,哪个品牌,哪个信号,这是一类。其次,我不知道,我就是想消费一下时间,我们认为他希望到Wish。其实中间还有中间地带,我们要做芳香性消费,我大概需要什么样的东西,但是不知道具体是哪件东西。比如说滑雪,希望花20美元买一件滑雪衣,但是不知道品牌、材质,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市场。

童士豪:亚米网现在的用户还是国内出去的用户,这个用户群可能不知道有多的,但是从创业到现在,至少在我们投资之前已经是几千万美元的销售额才拿到不到18万美金的种子基金做规模,这个族群还是很大。未来三年到五年你们会只服务华人社区呢还是有别的想法?

周游:这个肯定不是的。第一,我们一直立足于华人社区把自己做起来。因为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来讲,我之所以能用十几万美金做到几千亿美金,是因为这是一个支点,通过这个支点把业务做起来。把生活在海外的人放成一个社群,满足他们一切的需求,不光是电商,也有可能是衣食住行,就是今天的主题生活方式。服务的人也并不只是华人,你会发现除了在这个市场里除了华人没有被服务好以外,其实很多少数民族都没有服务好。我之前读过一篇文章,到二零二几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没有主义了,我能服务好所有的少数主义,我就是一个主流的收益。这个是肯定的,他们都需要这样一个服务,我们始终在讲全球化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人的全球化早就开始,远远领先于商品的。

童士豪:光做国内的生意就有很大的市场,你们对细分的市场,不管是国内也好还是国外也好,你们有什么看法?未来会怎么样不断的扩张业务,你们往下走的话会更偏重电商还是社交?

瞿芳:首先我们很幸运,因为国内这个市场真的足够大,我们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比如说2017年获取的新用户当中,可能60%、70%都是00后,所以我们在新的年轻族群的潜力还非常大,这是我们团队目前主要聚焦的地方。其实海外华人占到我们主要的内容贡献者的10%这样一个体量,当然他们发在小红书,最后去亚米网买东西了。我觉得这是非常真实的使用场景。国外市场非常大。小红书目前在做的桥梁是把国外好的牌子,解决信息和供应链不对称的部分,把国外的中小品牌引进来仍然是我们第一步子要做的事情。国外的市场,尤其是用户市场,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做的信息主要是中文。我们还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趋势,(汉斯)说刚开始看我们的时候,其实我们是跨境电商,我们跨境的部分占比在慢慢下降,因为国内有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中小品牌,他们成长的也是非常快。比如GGV投资的高跟73小时,我相信小红书在早期的销售,包括现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品牌,而且用户成为他们的购买者又会反过来成为口碑的传播者和宣传者。现在用户市场端主要还是在做国内90、95后的年轻消费者,伴随着他们成长。第二件事情,除了把国外越来越多的中小品牌,个性的小众品牌引进,是培养国内的品牌。

童士豪:如果给台下对于做电商或者出海有兴趣的团队,在你们国际化的过程当中,不管是人才也好,技术也好,采购也好,或者是服务的族群也好,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你们觉得在国内的经验什么是可以借鉴的?在国外有什么风险是需要规避的?

丁浩川:我个人认为,作为Wish来说,对于还是国外消费者精准的对台把握,需求把握如果不精准不准确,会导致所有的后续工作都会走弯路。国内哪些流行的趋势,基于什么样的商品或者是模式的定位,应该把它定位在什么样的一种价格,一种成本,一种功能,一种特色上,当然有不同的渠道,如果从前端、中端、后端来比的话,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童士豪: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达到这样的结果?

丁浩川:我们有一些成功的经验,Wish有一些非常好的卖家,我们沟通的非常紧密。有些非常聪明的卖家,老板自己会亲自经常到那边市场,到大学,到市场,到博物馆,到各个方面去了解,跟当地的华人社区建立联系。其次,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每天去做国外的年轻社群平台来进行参与,来进行沟通,来进行互动,什么样是热销的话题,还会经常浏览国外直播平台,和国外的网红进行交流等等方式,所以会动态精准的把握。大家也会经常的去传播,去分享,当然过程中会有一些需要去提炼,需要去总结,从产品功能层面的东西,但是这个做法我觉得是可以借鉴的。

周游:我给的建议是这样的,一定要保持团队的资源化,利用本地市场、海外市场了解海外人才,把海内外的优势结合起来。我要给大家一点信心,大家在讨论全球化的时候,无非就是两个最大的市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有人问我,其实我用了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把他说的哑口无言,我说你认识多少美国的创业人可以讲流利的中文,有多少中国人有美国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我们怎么利用海外的族群去把海外的市场利用自己的背景,中国背后的生产供应链也好,技术也好,把这些优势结合起来,做好这样一件事情很重要。

童士豪:一种公司两种人都有。Wish最吸引的我是两个创始人,一个来自东欧,一个来自中国,居然能够合作的那么愉快。

瞿芳:我觉得小红书更多的在全球化方面主要是跟全球化的品牌进行合作。在这个方面我们目前得到的一些经验是叫“顺势而为”。当我们往回看小红书走的每一步,在对的时间节点上做对的事情可能是推动我们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因素。举一个例子,刚才聊到,我们年底左右跟美国放了一个BT的团队,我们会很快的引进中小品牌,我们现在决定把这个品牌撤回来。有一批中小美国品牌可能也是刚刚在美国开始做本地市场,我们当时觉得你们特别好,你们怎么不马上到中国来呢,中国这么大的福利市场。当时我们还是比较急躁,也没有看清当时的美国主场品牌想要的市场是什么,这次国庆节前我们聊的时候,因为他们已经积累了怎么样做品牌,他们非常希望到中国这样的市场,而且他们一直在问我,如果你们就是中国知名品牌,我们能不能开张,我们现在就想去。包括很多成熟的从美国搬到了中国市场。可能这个是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如何让公司跑得更快,在对的时间节点上做对的事情。我们幸运的时候,每次做了很多尝试,在碰壁的时候不是更努力而是探讨背后的原因,这个市场还没有成熟,是我们太领先了,我们想的太多了,还是我们努力的方法不对。我觉得顺势而为可能是我们得到的一个比较好的经验。就跟2014年我们开始做跨境电商,其实往回看是一样的。


 

本页网址:http://nbis.cn/news/978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