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 宁波市互联网协会官方网站!
首 页>>行业新闻>>

中科院计算所IPv6网络关键技术在重庆通过鉴定

发布日期:2004-06-2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IPv6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域示范系统"6月22日在重庆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由计算所作为牵头单位,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联合声学所和中科院网络中心共同完成。其中,在重庆市科委、重庆网通信息港、重庆大学等单位的参与和支持下,在重庆网通信息港的光纤城域网上建成了我国第一个IPv6商用城域试验网,而且核心部件(如路由器、转换网关、网络监测分析系统、协议测试系统、有线无线接入系统等)全部由国产设备构建。重庆示范网的建成标志我国IPv6技术正在进入实用化阶段。在此之前的6月21日,由计算所、声学所和网络中心完成的成果分别通过了专家鉴定。

    该项目的重要成果—— "IPv6实用化关键技术"由计算所独立完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IPv6实用化关键技术"研究围绕推进IPv6实用化的总体目标,针对IPv6实用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在IPv6协议测试、高性能IPv4/v6协议转换网关、穿透NAT的隧道技术、IPv6手机的端到端应用和IPv6网络监测与分析系统技术等方面均有技术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并已应用于重庆、北京等IPv6城域试验网络,为实用化的IPv6网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主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Silkroad隧道技术、IPv6协议测试软件、千兆线速IPv4/v6协议转换网关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为参与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的进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由于IPv4地址资源严重不足,NAT(网络地址翻译)设备的用户数量十分庞大。但是,传统隧道机制无法实现NAT域内的IPv6节点与其他IPv6节点间的通信。如何为NAT用户提供IPv6隧道接入服务,是我国在IPv6部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鉴定验收会上,计算所演示了基于自主研发的面向NAT用户的Silkroad隧道接入技术实现的IPv6手机端到端游戏,以及IPv6手机与其他类型终端(包括PC、PDA等)间的端到端游戏。这是在移动运营商的公网不支持IPv6的情况下,第一个通过GPRS公网实现的IPv6手机之间、手机与PDA和PC之间的端到端游戏。

    "IPv6实用化关键技术"课题由李国杰院士亲自挂帅,率领计算所的科研人员历时两年多完成。计算所信息网络室主任李忠诚研究员介绍说,计算所从2001年11月以来,围绕实用化IPv6城域网的建设需要,做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在IP实用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并设计研制了构建实用化IPv6城域网必要的设备和应用系统,这些设备和应用系统全部应用于重庆网通的IPv6城域试验网和北京科教网的无线移动IPv6接入示范网,有的成果和技术已经向成功国内外企业转让。

本页网址:http://nbis.cn/news/83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