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被正在这里为“免费午餐项目”做探访工作的志愿者小顾随手拍下,上传到自己名为“黑色三连星”的新浪微博上。几个小时里,人们再次见证了140个字的信息在“微力场”作用下所能产生的能量。
万里之外的中东,正在那里工作的小郝成了这条微博第一个转发者。“你知道她穿多大号的鞋么?告诉我你在那的地址,我要寄双鞋给她。”转发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留言只有几个字:请告诉我地址。
微博发出几个小时后,小顾发出信息:“微博被扩散了,组织要求我统计落实。”形成于网络的“微力场”正将虚拟变成现实,让一双双冬鞋实实在在穿在孩子们脚上。
在经历2010的“元年”之后,微博在2011年的发展历程中,划出的是一条爆发性增长的轨迹,而这种“微力场”也在影响着更多人的生活,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网名“jerry杰队”的小张今年30多岁。今年5月,他发出自己第一条微博说:“虽然晚了很多,但终究进来了。”半年多以来,小张用微博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这也带动他身边更多朋友开始享受微博带来的生活乐趣。
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在各网站注册的微博账号达到约8亿个,微博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约为2亿条。
中国两大微博平台之一的腾讯微博的用户数量在今年突破2亿,而目前则已经超过3亿。新浪微博在年终发布的盘点也显示,目前其注册用户已达2.5亿,每日发微博超过8600万条。
“不仅是数量增长,从微博使用人群上来看,去年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今年三、四线城市的用户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说,“对比去年明星说话,粉丝收听的情况,微博上现在已经是‘全民发声’时代,明星效应仍然存在,但逐渐形成的各种圈子内部的活动明显加强了。”
面对微博的迅速发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今年10月表示,要积极推进微博客内容建设,为网民提供更多商务类、生活类、教育类、文娱类等实用信息,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满足人们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除了分享与沟通,微博还在影响舆论中影响着社会。“7·23”动车事故、李娜法网夺冠、微博打拐、日本地震、郭美美事件、乔布斯去世……2011年微博上的热点话题在140字信息的转发间可谓浓缩人生百态,其中不乏一条微博影响一个机构运作、一条微博影响一个人命运的虚拟与现实互动。
“有木有”、“伤不起”、“亲”、“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肿么了”、“卖萌”这些网络用语在人们惊呼网友创造力的同时不断更新网络语法,也在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遣词造句。
与此同时,“政务”在今年成为微博平台上的又一个热词,半年时间内数量增长至之前3倍的“井喷”现象不仅让人们把2011年称为“政务微博元年”,更让人们“微力场”推动下的“官民互动”充满期待。
王晨表示,要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运用微博,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手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改进政府工作。
但是,微博爆发的同时,其“理性与情绪同在,真知与谣言齐飞”的双刃剑效果也在进一步凸显。针对北京市日前出台的真实身份注册微博新规,业界就表示,这将对营造诚信健康的网络环境将产生积极效果。
结合自己多年使用博客和开微博的经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我的微博上都是很严肃的文字,而我的微博之所以受关注也正因为如此,微博世界需要阳光、营养。”
微博的迅猛发展还引发很多人关于其是否会影响人类思维方式的担忧。陈菊红说,长期接受碎片化的信息确实有可能让人的思维变浅薄,但也很难一概而论地说140个字的信息就一定不如一篇长文含金量高。她说,“微博是个非常好的新应用,但不要全民变成‘微博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