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吴陈 程士华
今年1月,曹德龙在所居住社区的业主论坛看到由新京报社主办的2009年度北京十大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他毫不犹豫地打开链接,给候选人赵蕾投票。
赵蕾的介绍里这样写道:“2008年,一股不知来自何方的臭气弥漫在常营。8月25日,一篇《冒险亲临高安屯垃圾处理现场!探寻恶臭根源大揭秘!》的帖子出现在朝阳区柏林爱乐小区的论坛上。6个小时后,点击率超过了三万。帖子说出真相——垃圾处理场是臭味来源。几天后,区政府道歉并整改,2009年7月宣布完成高安屯除臭。”
作为高安屯垃圾处理场臭气的“受害者”之一,曹德龙希望这位第一个揭露真相的女士能当选。“她为我们周边几个社区做了很多事情,值得这个称号,也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她。”
从打算买房开始,这位33岁的展会策划人就经常登录这个业主论坛了解小区的情况,并通过网络参与了小区业主自发组织的多次维权行动。现在,这个论坛已经成了他每天必上的网站之一。
他说:“以前不知道维权的途径,通过实践增强了法律意识。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联系、学习的平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15日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
在这些网民中,很多人和曹德龙有着相同的感受。CNNIC2009年的一份调查显示,56.1%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意见”,81.7%的网民表示“上网以后,我比以前更加关心社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