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出台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将于7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网店要推行实名制,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网店店主,必须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交真实身份信息。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还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近年来网上购物成为大众消费趋势,而随之产生的纠纷也不绝于耳,网店实名制的实施,能否使网购更让人放心?
网友叫好 网购投诉将“有门”
网购已成为不少消费者主要的购物渠道,消费者图的就是价格便宜,时间不受限制。但是,巨大的网购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网购陷阱、投诉无门等。
网店实名制实施在即,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经验丰富的网购“达人”,大家都表示支持网店实名制。就职于南宁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张先生,曾经在网店购买过价值数万元的电器、音响设备,他很担心这些网购商品的售后服务。张先生说,他曾经购买过某品牌的空调,价值3000多元,网店承诺“全国联保、免费安装”,可实际上,由于张先生购买的空调机型号并不是在广西销售,本地的售后服务点拒绝免费上门安装,并说即便是张先生自行安装,今后也得不到免费的保修服务。张先生想将空调退还给网店,可自己在收货时已经签收了确认书,货品本身也没有质量问题,按规定不能退货。张先生在该网店的评论区申诉,最后也没能讨到个说法。
从事文秘工作的李小姐也上过网店的当,她曾花了2000多元在网店上买名牌化妆品,结果发现都是假货。她想向消协投诉,可提供不了网店的地址、注册人信息等真实资料。听说网店要实行实名制,李小姐举双手赞成。
记者还采访了部分很少或从未在网上购物的人士,他们也表示,对这一新规很关注,认为如果此举能消除消费者的担忧,规范网店,自己将会增加网购的消费。
店主担忧 实名制会否变成“收费制”
近年来,开家网店,利用业余时间来经营,已经成为不少都市白领、自由职业者的赚钱方式。据淘宝网监测显示,截至2009年6月,已有超过50万人在淘宝网开店。实名制的实行,也让店主们颇为关注。
记者通过网络联系到四位广州、上海的网店店主,他们对网店实名制颇为担忧。在网上经营燕窝生意的网友“孤泓”说,开网店的大部分店主,都是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希望网店的生意能够长做长有,因此实施实名制、登记真实资料、到工商管理部门报备并没什么可怕的,甚至不少店主很乐意拥有工商执照,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担心实名制出台,实际上是为“收费制”铺路,今后开网店要参照实体店的相关税制,向工商、税务部门缴纳相关费用。如此一来,就会增加网店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开了一家名牌化妆品店的网友“小梨窝”告诉记者,她在广州的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出差到香港,所以才想到从香港淘些打折的化妆品到网上销售。网店从2009年起步,她白天要上班,只能利用下班时间打理网店,生意不太理想,每个月大概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益,只是解决了她的房租问题。“小梨窝”说,开网店不需什么费用,因此店主也没什么经营上的压力,如果经营的货品有比较长的保质期,且没有换季淘汰的风险,店主可以慢慢卖东西。可是,如果有了税收、工商等费用,那对营业额就有要求了。“小梨窝”说,就像出租车司机,一不出车就要自己掏腰包填公司的管理费,届时对人们开网店的热情会有影响。
此外,有网店经营者认为,网店实名制的出台“多此一举”。经营园艺用品的店主“小丝”说,在淘宝网开店早就要求实名制了,申请开店要向网站上传个人身份证、电话、通信地址等资料,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店。大型网购平台,出于对信誉的维护还是很注重店主资料的。“小丝”说,从加强监管的角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还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业内观点 加强网络平台监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几大电子商务巨头如淘宝、易趣等,大多实行实名注册。不过,也有一些中小型网络交易平台还没有实名注册的要求。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规的力度不够,或许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已经在南宁开了两家童装实体店的韦泉,在半年前开了一家童装网店。韦泉认为,经营网店的人都知道,把店开在什么网络交易平台上,对生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据淘宝网监测显示,2009年10月9日当天,接近8亿人次逛了淘宝网,交易额达到6.26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网购史的日交易额最高纪录。韦泉在仔细看了新规定之后,感觉新规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不够。新规要求,网络平台的经营者如果不履行审查注册人的实名信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韦泉说,相比一些大型电子商务巨头的利润,这个罚金实在是没有什么震撼力。
韦泉认为,开网店的人数相当庞大,让有关部门加强网店监管,这也不太现实。要想解决网购产生的负面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要求网络平台认真、严格地筛选经营者,淘汰出现问题的经营者,从而达到净化网上购物环境的目的。
消费提醒 网上购物应“知己知彼”
实行网店实名制,是否能从根本上避免消费者权利被损害的网购行为呢?6月24日,南宁市消协的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上购物的经营者一般不在本地经营,而工商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投诉时,执行的是属地管理。因此,消费者想要维权,必须对网店经营者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注意保留维权证据。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网上购物产生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问题、订单与实物不符、售后服务不完善、夸大商品功效等四个方面。根据“属地管理”规定,消费者要到经营者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或消协投诉才有效。因此,消费者要对网店的资料、信息有明确了解。此外,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应选择正规的网站。正规网站都标注了网上销售的经营许可证号和工商机关红盾检验标志,经营网站也持有ICP证书,消费者可通过查看网站主页最下方商家的数字证书来验证。
此外,对陌生商家,消费者要注意其网址上是否提供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必要时先打电话核实经营者的身份。网上交易应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使用专用账户,通过安全可靠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来支付。同时,消费者应索要有效购物凭证,注意保存网店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的确认书、用户名和密码等购物凭证,防止网页更新后无处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