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异常不平静,一浪高过一浪的危害网络的病毒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甚至连续发生用户财产损失、隐私泄露的事件,互联网病毒制造和传播首次被作为刑事案件侦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英国一家安全软件厂商Sophos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托管的恶意网站上的病毒数量占到了全球的41.1%。这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现实情况却也十分严峻。中国互联网何时成了藏污纳垢、黑客狂欢的“黑窝”?
黑客大行其道,互联网的黑色经济应运而生,不断触及互联网的道德底线。专家认为,中国互联网信誉体制需要国家监管的统一协调和行业自律共同建立。
中国“黑”网站状况日益严峻?
Sophos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和美国托管着全球大部分恶意网站。而中国托管的恶意网站上的病毒数量占到了全球的41.1%,高居榜首。
Sophos每天平均发现5000个新感染页面。其中,大部分含有病毒的网站均由中国和美国托管。2007年3月,中国的托管比例为35.6%,美国为32.3%。但整个第一季度,中国的托管比例上升到41.1%,而美国为29.2%。这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现实情况却也十分严峻。
2007年瑞星公司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06年被截获的新病毒共有234211个,其中90%以上带有明显的利益特征,有窃取个人资料、各种账号密码等行为。
根据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的数据,由于黑客普遍利用程序给病毒加壳(相当于把病毒加密变形),实现“机械化生产病毒”,使得2006年出现的新病毒数量急剧增加,达到23万的惊人数字,几乎等于以往所有病毒数量的总和。这些病毒往往带有明显的利益目的,以海量的新病毒来对抗杀毒软件的查杀,达到商业企图。
这些新病毒中,窃取用户账号密码等个人虚拟财产信息的病毒共167387个,占到总病毒数量的71.47%。2006年6月,我国还出现了首个勒索病毒 “进程杀手变种Q”(Trojan.KillProc.q)。瑞星反病毒专家预测,此类“勒索木马”可能在未来不断出现。
业内资深专家估计,有80%至90%的联网电脑都是或者曾经是被控制的机器,而且这其中大部分人几乎没有什么察觉。有人可能因为别的问题格式化电脑而使机器重新获得“自由”,但接着又会成为另一个黑客的“奴隶”。因为大多数帮助黑客捕获“奴隶”的木马程序根本不会使电脑表现出任何症状,普通用户也就无从发现。
互联网“黑经济”抬头谁之过?
在google上以“黑客攻击服务”等关键词搜索,结果会显示大量的黑客网站,例如“黑软基地:中国最大的黑客教程网络安全教程精品源码下载站!”。
一个著名黑客网站提供了黑客入门、黑客技术、黑客工具等链接。阅读其中“DOS环境巧妙破除WindowsXP登陆密码”一文,估计略熟悉计算机的人都能够根据文中的介绍当一回黑客。
黑客攻击服务甚至在网络上公开出售,但形式相对隐蔽,大多隐藏在博客留言或公共论坛中。如某个人博客的留言中就有“出租传奇SF服务器,大量出售‘肉鸡’,价格便宜,联系QQ……”。
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世界中,有5个僵尸网络操控的“肉鸡”规模超过10万台,个别僵尸网络能达到30万台的规模。这些僵尸网络可以被租借、买卖,黑客们每年可以有上百万元的收入。
“黑色产业链发展到目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工。”有黑客揭秘,“一个团伙通常有十几个人,有人负责传播病毒,有人负责卖偷盗来的虚拟货币,有人负责洗钱。”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李建华认为,层出不穷的网络黑客,更多出于自身反社会的犯罪心理。网络经济在迅速大众化、得到全球认可的同时,也为黑客们创造了更为便捷交流的平台。
现在的网络黑客更多地通过网络形成社团组织,黑客一词的含义正在悄悄地酝酿嬗变。除了电脑编程高手外,营销、物流、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涌向黑客产业链。这种复杂的人员结构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威胁,恐怕远比单一的技术人员统领黑客天下的时代要大得多。
危险程序公开叫卖谁来管?
2007年3月,“灰鸽子”事件的主角--灰鸽子工作室发表声明,表示将停止研发“灰鸽子”,并随后关闭了自己的网站。虽然“灰鸽子”已经停止研发,但有数据表明,木马、后门、蠕虫、间谍软件等恶意代码的产生数量依然呈上升趋势,“灰鸽子”工作室的关闭并不会对恶意程序产生的大环境造成影响。
“一个假冒银行网站的存在可能只有一两天,但是对假网站执法则需要半个月的审批流程,这显然是无效的防御。”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黑色产业链的存在,正在摧毁大众对网络经济的信任,尤其是对网上银行等网络业务的信任。
李建华说,互联网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黑客的破坏性活动并不会阻碍这种趋势。中国的互联网信任体系需要不断建设,要形成社会化的保障体系才能让人们获得对电子商务的信任。
面对互联网上可以公开叫卖的病毒,我国的互联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监察管理机构,各个部门是从各自的职责角度开展对互联网的管理,相互之间的协调机制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信誉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李建华认为,相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的网络管理体制显得十分脆弱,预防措施和立法建设都要及时跟上。
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研究室主任项翔博士认为,中国目前互联网上的病毒丛生,网络环境相比以前要复杂得多,其中有好事者制造传播病毒破坏网络正常运行,显示自己的本事,但就目前趋势来看,病毒传播制造更来源于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逐渐明显起来。
他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必须有措施和强制力量进行管理和约束。目前中国互联网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政出多门,法规庞杂,对网络违法打击的精准度不够。项博士甚至建议,成立一个专门部门管理互联网,对黑客的犯罪行为进行有效严厉的制止和打击,切实降低中国网民上网的风险。
网络黑客大行其道,不断摧毁着虚拟网络的信誉体系,对于电子商务的冲击尤其明显。互联网分析师认为,在我国网络和电子商务的立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电子商务公司更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电子商务的普及还有消费者传统观念的转变,这需要将现实公司的信誉转移到网上来,逐渐建立电子商务信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