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 宁波市互联网协会官方网站!
首 页>>行业新闻>>

民警微博获网友认同 上海警民互动中增互信

发布日期:2011-05-20

 这几天,在梅园路上班的市民朱书明不时点开上海交通安全信息网公布的“共和新路、临汾路路口‘综合待行区’演示方案”,反复琢磨还能提点什么建议:“这是我上班必经路口,现在警方在新管理措施出台前征集意见,我当然得仔细研究!”这样的民意征集活动,在上海公安已渐成常态。市民不仅是管理措施的被动执行者,也是参与者和监督者。在一次次互动中,警民融洽了关系、增强了互信。据统计,去年以来上海市民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总体评价值大幅上升,分别达84分和88分。

  公安的工作措施往往会给市民生活带来影响。与其措施出台后听意见,不如事先听建议。虹桥枢纽高架和外滩隧道启用前,上海公安在网上开通了仿真模拟系统,让市民“找碴拍砖”。网上模拟系统内的交通标志、道路设施均与实际路况相同,市民可模拟上路驾驶。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配套交通仿真系统上线一个月,点击量7.67万人次,85%的网友给出肯定评价,收到反馈电子邮件105封,收获166条意见和建议。

  在互动中,让公安与市民由管与被管的对立者变成目标一致的共同参与者,这是上海公安努力想要达到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公安部门积极主动地做沟通工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学兵表示:“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向社会释放善意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向群众求教的机会。”

  全市有名的堵点之一天目路、乌镇路路口启用“综合待行区”措施后,冲突点全消,车速提高300%,晚高峰陡然缩短1个多小时!这样的措施如何推广,如何让群众在理解中接受?闸北公安分局请市民到路口实地观察,走访周边居民职工进行沟通,得到众人肯定评价后,才决定在情况类似的路口推行这一措施。

  在执法管理过程中,上海公安也想方设法开拓沟通渠道,畅通警情与民意互通的桥梁,增强警民互动互信。上海公安首创了“公民警校”,请白领、志愿者、大学生等走进警营,体验民警生活。今年刚满20岁的“90后”青年吴咏参加“公民警校”后改变了想法:“走进警营才发现,警察不光是严格的管理者、执法者,也是可亲近的服务者,可他们常常被误解。”

  公民警校让市民一窥公安工作,民警的个人微博则让市民看到“有血有肉”的警察形象。数以百计的民警在微博上谈生活、晒爱好、讲防范,短时间内赢得“粉丝”逾90万。今年清明假期,民警们纷纷在微博上发出各拥堵路段的交通信息和友情提醒,不少网友受益之时也将自己遇到的即时路况发到民警的微博上,形成一场“警民微博大联播”。互动中增理解,互动中增互信。一些网民还主动拿起相机,记录身边的民警言行在网上褒奖传播,树立了警察积极正面的良好形象。近年上海涌现出的“最帅交警”陈栋、“奔奔交警”林祁斌等,都是市民发现后主动在网上传播形成的“网络红人”。

  “最严密的防范是全社会的联防,最大的安全系数来自于最广泛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有之则处处是天罗地网,无之则时时都防不胜防。”在上海公安看来,警民良性互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警社双方促共治。今年5月嘉定发生一起在ATM机上盗取银行卡内财物案,现场留下线索非常有限。嘉定公安分局在微博上发出了“通缉令”,几天后,根据网友举报的有效线索,警方一举擒获嫌疑人。

本页网址:http://nbis.cn/news/443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