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表示,第一代“电子警察”是国内着手网络安全建设的第一步,“公安系统与网站实时互动”的第二代模式,将把“仅通过网民举报等被动方式,转化为“治”与“堵”的结合,实现更有效的根治经济犯罪行为,“浙江模式”将成为全国推广案例。
6月27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察局副局长高峰、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孟庆丰、浙江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陈晓明、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B2B总裁卫哲、淘宝网副总裁邵晓锋等,出席的《关于合作共建经济犯罪网上预警平台协定书》签约仪式。双方表示,将通过建立紧密型的协作方式,充分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依托双方优势积极开展网上预防经济犯罪工作,严密防范各类经济犯罪活动,更好地净化经济交易环境,保障商业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进步,但同时也催生了新一轮的网络诈骗高潮。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强,信息验证难,信息发布快速高效,部分道德低下的人员便通过互联网大型商务网站发布虚假信息,以达到诈骗的目的。公安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受理诈骗案件9万起,比去年上升了11.6%,其中很多都发生在互联网上。网络诈骗越来越猖獗,而那些骗子网上行骗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介绍说,中国互联网上每隔三分钟就会发生一起网络诈骗,这可以说明网络诈骗的猖獗和蔓延速度是非常快的。
据介绍,合作内容主要有,首先,公安部门将接受和查证阿里巴巴发现、举报的经济犯罪线索,针对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经济犯罪等行为实施预警和治理,其次,公安厅通过阿里巴巴及时披露侵害广大企业、群众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惯用手段,指出易受经济犯罪侵害的薄弱环节,提供经济犯罪预警信息,提高防范能力;第三,公安厅协助阿里巴巴开展诚信安全教育、诚信档案建设、法律咨询等工作。
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此前每月都会在首页显著位置公布信用公报,提醒网民购买时注意选择安全的支付方式和提高防骗意识。此次更是率先在全国网站中迈出第一步,主动与公安系统密切合作,维护网络安全。据介绍,阿里巴巴需要密切关注阿里巴巴网站上的经济犯罪动向,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控告或转递所发现、掌握的经济犯罪线索;同时,阿里巴巴网站上主动发布经济犯罪预警信息,积极开展防范经济犯罪知识宣传;第三,积极协助公安机关侦办发生在阿里巴巴网上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
浙江省公安厅经侦总队陈晓明介绍,发布经济犯罪预警信息是整体合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即,由浙江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根据当前经济犯罪发案情况、案件侦办工作情况,及时编发经济犯罪预警信息、案件侦破纪实和企业受骗案件剖析,并在第一时间提供给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根据预警信息的具体内容和受众对象,有针对性地在所属诚信安全频道等栏目中分类发布。通过发布经济犯罪预警信息,彰显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威慑力,帮助广大网民提前防范诈骗等经济犯罪行为,有效识破骗局、避免上当,增强广大会员对公安机关以及阿里巴巴的信任。
宣称低价拍卖走私轿车等“网络牛皮癣”,一直是让互联网平台头痛不已的事情。合力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成为合作的重中之重。据称,浙江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对阿里巴巴发现、举报和转递的经济犯罪线索予以重点关注,积极侦办,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利用“阿里巴巴”网站实施的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保障和维护阿里巴巴网上交易秩序和安全。阿里巴巴根据公安机关侦办案件的需要,可通过论坛发动网友,提供案件线索,协助搜集犯罪证据,征集受害者等各种途径,开展各类案件线索和相关证据的搜集活动,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帮助。
双方还达成对于“浙江省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举报预警中心”扩大社会影响的一致意见。阿里巴巴将充分发挥“浙江省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举报预警中心”网站的社会影响,由阿里巴巴中国网站在诚信安全频道、法律社区等7个论坛中,增加“浙江省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举报预警中心”网站的入口,并在所发布的每条预警信息中添加“浙江省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举报预警中心”网站的入口,以此引导广大网民进入该网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网络牛皮癣”的根治的一个关键在于“预警机制”,“堵”与“治”结合才能真正让投机经济诈骗没有容身之地。以往采取的第一代电子警察模式,有时会造成“看到结果再删除,防不胜防”情况。浙江省公安厅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模式,具有典范意义。从目前情况来看,浙江的网络上的“经济诈骗成本”会一下子变得很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不良分子的投机。如果浙江模式迅速在国内其它省份得到推广,对于国内的网络安全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从根本上,也将极大促进电子商务及网络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