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9613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较前5个月提升2.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5G新通话、直播短视频、云游戏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大模型类APP与人工智能(AI)终端协同发展。数字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政策研究部主任工程师李昭分析,人工智能应用赋能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垂类智能体(Agent)在金融、旅游、出行、办公等行业领域实现常态化应用。此外,国补政策加力扩围,AI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数码产品加入补贴品类,吸引大量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购买产品,直接带动电商平台业绩上涨。
创新投入加大
日前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截至3月底,我国在用算力标准机架达1043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48 EFLOPS。
在李昭看来,随着大模型、5G-A、万兆光网等技术加快普及,智算中心、基站、光网等数字基础投资持续增长,既带来了新增业务支出,也为互联网行业稳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485.6亿元,同比增长2.6%。
“上半年互联网企业在复杂环境下仍保持研发投入正增长,传递出行业坚定创新的信号。”李昭说,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正在把投入重点从应用层转向技术攻坚,如推理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大模型等硬科技领域,以期构建更加有力的竞争壁垒。互联网企业不再单纯比拼流量或规模增长,而是希望通过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优化业务结构、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以便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覆盖底层技术、模型研发和业务融合。作为国内较早开源大模型互联网企业,阿里持续加大对通义系列大模型的研发投入,并在前不久又相继开源了3款大模型。“如今,通义千问已实现全尺寸、全模态的全面开源,真正打破了开源与闭源模型之间的技术壁垒。”阿里云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说。
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在全球主要模型社区的下载量已经突破4亿次,衍生模型突破14万个,服务荣耀、极氪、美的、国家电网、中国科学院等大型企业和机构。
但也要看到,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仍面临算力成本高、行业利润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李昭建议,要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动态的关注和研发投入,积极寻求新技术与业务场景的结合点,推动行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